书香巾帼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 » 书香巾帼

四季美学 | “香韵端午 巧手传情”非遗手作香包——图书馆和国际学院联合举办四季美学课堂第37期活动

为使同学们更加了解我国非遗的独特韵味,在手工制作中找到一份乐趣,图书馆于202465日开展香韵端午巧手传情香包制作——四季美学课堂第37期活动。

  

香包最早称容臭,屈原《离骚》中有“扈江篱与辟芷兮,纫秋兰以为佩”,当时的香料是辟芷、秋兰。在明朝仍有容臭的称呼。中国传统的香囊多用绸布制成,内装雄黄、熏草、艾叶等香料。一说香包可以避邪,端午节时多会配挂香包。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。

  

 

 汉代《礼记》有云:男女未冠笄者……衿缨皆陪容臭。容臭即香包,说明汉代未成年的男女都是佩戴香包的。到了唐宋时期,香囊逐渐成为仕女、美人的专用品。而男官吏们则开始佩戴荷包了。有的官吏上朝时干脆把荷包缀于朝服之上。当然,那时的荷包与香包不完全一样,香包里主要装的是香草,而荷包主要是盛手巾细物的。到了至清代,香囊已成为爱情的信物了。《红楼梦》第十七回宝玉与黛玉之间的一次闹别扭便是由送荷包引发的。

  

 

时至今日,香包走入千家万户,成为百姓驱邪祈福保平安的民俗小物,为了更广泛的普及,香包也被制成多种功效,如驱蚊香囊可以驱蚊防浊、利湿解毒;失眠香囊可以行气发散、除烦解郁;鼻炎香囊可以清利头目、宣通鼻窍;防感香囊可以避瘟除秽、预防疾病等。

  

 

本次活动我们特别邀请到何静教授作为主讲嘉宾,何老师在宁波电视台、宁波市图书馆主讲宁波帮文化系列讲座超过百场。在高校和社区学院从事钩针编制教学工作十余年,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。

  

  

活动伊始,何老师为大家讲解香包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意义,钩针编织工艺的起源和发展和风靡世界的例子,“钩针编织只有你想不到,没有做不到,我们的香囊是用两片式钩针编织花瓣缝合而成,花瓣的内容可以充分发挥大家的想象力,花鸟鱼虫,几何图案都是不错的选择!

  

  

今天何老师教大家一种钩针常见针法“锁针”,也叫“辫子针”。何老师耐心的给学生们示范,指尖在钩针棒和毛线之间轻轻一转,一个圈就出来了。“记住,针上永远有一个线圈儿,勾到哪,手捏到哪。”心灵手巧的学生们在何静老师的带领下,竟全部学会了这种细腻的针法,有些编织出自己的原创花朵,手链。何老师称赞:“这是我带过最聪明的班,为了鼓励大家,每人赠送一个何老师钩针班阿姨编织的香包,今后可以在小红书上学习更多编织创意!”

 

大家在芳香四溢的香包世界把玩欣赏,了解非遗文化,浅尝了手艺技能,收到了小礼物,让今年即将到来的端午变得更有意义。